好芽 Holihoya

資產配置中應該避開的5個常見錯誤

資產配置中應該避開的5個常見錯誤

資產配置是用來實現財務目標,無論是為了退休、買房,還是為未來的教育儲備資金。然而,即使是精心計劃的投資策略,仍可能因為一些錯誤決策導致資金運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財務損失。

以下我們將列出五個在資產配置中應該避開的常見誤區,並提供相應建議,幫助投資者在複雜的財務環境中財務更加穩健地增長。

1.忽視風險承受能力

許多投資者都未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造成在資產配置上過於冒險或過於保守,若是過於冒險則會因承受超出負荷的市場波動壓力而做出錯誤決策,高買低賣,而過於保守則可能錯失潛在的收益,例如,一些年輕投資者因害怕損失而將大部分資金放在低利率的因航活存帳戶中,因而錯過了長期增值的機會。

建議策略

  • 進行風險測試使用財務檢測APP或網站評估自己的風險偏好。

  • 動態調整策略隨著人生階段的改變,例如結婚、生子或接近退休,重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並調整資產配置。

  • 教育自己了解不同資產類型的風險特性,例如股票的波動性、債券的穩定性,以及其他選項如黃金和不動產的保值作用。

2.將資產過度集中某種產業或項目

有些投資者雖然運用了許多投資工具,但卻將過多的資金集中於某一特定的類別、行業或地區,當投資標的物風險越高,單一性投資策略帶來的風險也越高。例如,完全依賴科技股可能在市場下行時帶來巨額損失,並且這樣的做法也等同於是忽視其他行業的潛在收益。

建議策略

  • 多元化策略在股票、債券、現金、黃金、不動產等不同資產類別中分散投資,平衡風險和收益。

  • 行業與地區分散選擇不同國家和行業的投資標的,例如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的結合,避免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

  • 使用基金或ETF若資金有限,可選擇涵蓋多種資產的指數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實現自動分散投資。

3. 忽略通貨膨脹的影響

許多投資者會將大部分的資金放在現金或低收益的儲蓄賬戶中,而未考慮到通貨膨脹對資金的侵蝕,假設年通貨膨脹率為3%,10年後的現金實際購買力將下降約26%,這意味著即便本金未減少,實際價值卻已大不如前。

建議策略

  • 配置抗通膨資產投資於能夠抵抗通貨膨脹的資產,如股票、不動產或通膨保值債券(TIPS)。

  • 定期檢查收益務必確保投資組合的平均回報率高於通膨率,特別是在利率處於低位時。

  • 分段投資將部分資金投入中長期成長性高的資產,以抵消通膨對現金的侵蝕。

4. 忽略再平衡的重要性

因為缺乏動態調整,隨著市場波動,不同資產的價值可能偏離原始配置。例如,股票可能在牛市中快速增長,而導致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比例過高,增加了整體風險。同樣地,債券可能因市場利率變化而減少收益,進一步影響資產比例。

建議策略

  • 定期再平衡設定固定時間,例如每半年或每年,檢查投資組合,並根據原始配置目標重新分配資產。

  • 自動再平衡工具許多投資平台提供自動化再平衡功能,幫助投資者省時省力。

  • 設定範圍為每種資產設定目標比例範圍,當某類資產超出範圍時,進行調整以降低風險。

5. 情緒化決策

因市場波動而過度反應,市場的短期波動經常引發投資者恐慌,導致非理性的買賣行為。例如,在市場下跌時拋售股票,不僅可能鎖定損失,還可能錯過後續的市場反彈。相反,在市場過熱時盲目追高,則可能買入高估值的資產,增加未來下跌的風險。

建議策略

  • 堅守長期目標明確投資目標並制定長期策略,避免因短期波動而偏離計劃。

  • 使用定期定額法透過定期定額投資(DCA),在市場高點和低點平均買入,降低進場時機錯誤的風險。

  • 心理準備與教育了解市場波動是投資的一部分,學會接受短期虧損並專注於長期成長。

 

投資是一場馬拉松,透過理性決策與持續學習,我們能在資產配置的道路上越走越穩,實現財務自由和人生目標。